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自然资源学院资源科学前沿系列讲座2025年第1期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08     访问次数:

    2025年4月3日,主题为“种子对内生菌传播与招募——对微生物应用的启示”的学术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科技大厦B座1226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刘颖慧教授主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晓霞研究员主讲,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种子内生菌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资源,在植物的生长、抗逆、抗病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讲座伊始,张晓霞老师结合研究案例和研究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种子内生菌在植物微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背景以及植物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植物有益微生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性抗性,增强对病原菌和害虫的抵抗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在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后,讲座进入了核心内容——种子核心微生物的垂直传播能力及其研究过程。张晓霞老师解释道,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关键结构,而种子核心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从母本植物传播到种子内部,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老师分享了自己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如何通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方法,追踪和鉴定种子核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揭示了这些微生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在探讨核心种子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进化机制时,张老师深入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复杂的信号交流和互作关系。老师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案例,展示了植物与微生物在共同进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度协同性和适应性。植物通过分泌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和筛选对其有益的微生物,而微生物则通过识别植物的信号来定殖在植物的特定部位。这种相互选择和适应的过程,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高度特异性的互作关系。此外,张晓霞老师着重介绍了微生物早期定殖属性、微生物赋能植物育种以及微生物应用与菌株安全性评价等前沿研究方向。在微生物应用与菌株安全性评价方面,张老师提醒大家,虽然微生物在农业和生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菌株的安全性,在推广应用微生物技术时,要确保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讲座结束后,参会师生就讲座内容和实际科研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与张晓霞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次讲座在为同学们展示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复杂而精妙的互作关系的同时也在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师生将继续致力于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