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带领下,在科研方向与主体技术定位、中药资源学科建设、研究团队建设以及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验室以“品一质一性一效一用”一体化的系统中药理念为指导,以中药资源生态适宜性研究、中药道地性与安全药资源繁育与资源保护研究和中药及民族药二次开发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参与学科建设并为北京市相关科研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服务。
目前实验室已经建成优质药用植物资源选育与栽培房山实验基地中药资源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资源生态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以及中药制剂中式车间等研究技术平台。仪器设备近1000万元。研究人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职称6名,副高职称3名。
实验室研究主要方向包括:
(1)中药资源生态与道地性研究
以华北地区道地药材为对象,研究中药资源品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道地药材调控代谢产物形成的生态环境因素和提高中药资源代谢产物( 有效成分)的形成途径。以此为基础,探索北京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辨识技术、道地药材栽培条件、开展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及其优质生境的辨识研究,确定优质生境标准。
(2)中药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开展中药农残、重金属等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构建定性与定量化相结合的中药环境安全影响指标体系及产品安全限量标准;开展药材仓储害虫生态防治研究,建立优质中药材安全存储体系。
(3)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重点开展华北道地药材黄芩 、柴胡、蜂王浆等有效成分与功效评价研究及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
近五年, 承担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三大检索发表论文40篇,全国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7篇,出版专著3部。